让医考学习变得轻松简单!

请登录 免费注册
翻身可有七种“死法”,护士须具备的意识和思维
人类的优越性,在于其思考能力,亦因此,能独立及正确地思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。故在护理工作中,更应该跳出常规思维去思考,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急危重症护理新思维与新理念。...

  人类的优越性,在于其思考能力,亦因此,能独立及正确地思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。故在护理工作中,更应该跳出常规思维去思考,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急危重症护理新思维与新理念。


  “预则立”的护理意识


  急危重症特点之一是病情变化急骤,故预见性护理很重要。如饮酒后猝死的原因至少有13 种:误吸、急性胰腺炎、心脏急症、脑出血、双硫仑样反应、低体温、横纹肌溶解、洗胃后低渗、低血糖症、甲醇中毒、韦尼克脑病、急性脱髓鞘病变和酒后外伤等。


  作为一名临床护士,只有了解这些猝死机制,才能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、预见性的护理;知道了“为什么”,也就是说摸清了其病理生理,如何进行酒精中毒的护理自然就明确了。


  风险预判意识


  预判护理工作的风险十分重要,主要包括护理操作的风险和护患关系的风险,其中护理操作的风险容易被忽略。例如翻身,至少有7种机制可造成病人“翻身即亡”:颈椎损伤,迷走神经反射(胸腹心包腔液体的移动,诱发胸腹膜反射),痰液移动造成窒息,颅内压力变化促发脑疝,心脏肿瘤等心血管内物质的移动导致心脏流出道梗阻,下肢栓子移动导致肺栓塞,血气胸时纵隔摆动等,即翻身可有七种“死法”,护理病人时应注意。


  “知其所以然”的护理思维


  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,不但要知道“如何做”,还必须要知道“为什么这样做”。知其然,还应知其所以然。“于不疑处有疑,方为进矣”。故应转变护理的思维方式,以病理生理为导向,并注意思维的逻辑性。


  下面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:


  1、急性心肌梗死时恶心呕吐的护理


  (1)思维:


  对临床诊断中的任何现象,都应从“过去、现在和未来”三个部分来思考,这也是思维逻辑性的充分体现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恶心呕吐,也应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。


  ①过去态:为什么?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?病理生理如何?


  ②现在态:怎么办?目前怎么办?如何进行监护与护理?


  ③未来态:何结果?有什么后果?怎样预防?


  (2)按着上述思路,来解析护理思维过程:


  (过去态)为什么?


  首先,呕吐是迷走神经反射的结果;


 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时,由于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,可使病人出现恶心、呕吐。


  (现在态)怎么办?


  由于呕吐的机制是迷走神经兴奋,胃肠蠕动功能增强,造成呕吐,此时应针对性用抗迷走神经兴奋类药物,如阿托品或山莨菪碱等。


  (未来态)何结果?


  由于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,病人在出现恶心、呕吐的同时,将会出现心动过缓、血压降低等临床征象,此时应加强对病人心电监护的观察,并做好抢救过缓性心律失常的准备。其次,呕吐是交感神经耗竭的结果,呕吐是吗啡等药物不良反应的结果,呕吐是冠状动脉再通的标志,呕吐是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结果,呕吐是颅压增高的结果,呕吐还是膈肌刺激的结果;病人呕吐可能存在的一些后果还包括:


  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;


  ②消化液的丢失,消化功能受损;


  ③贲门撕裂;


  ④屏气的影响,腹压增高,胸腔内压增高;


  ⑤对声带及咽部的影响;


  ⑥胃黏膜充血。


  总之,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恶心和呕吐,应至少从上述六、七个方面,进行三个层次的分析,即“过去、现在和未来”,这样才能够完整地、合理地认识这个临床护理问题,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例证。


  2、急性心肌梗死最早的治疗措施


  答案是立即置病人于平卧位。当发现病人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时,让病人平卧,是最早期的、重要的治疗措施,可能很多护士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。人由坐位或立位,变为卧位,此时会出现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下降,血压降低,心率变慢,为保障脑部的供血,平卧位与立位相比,心血管系统做功明显减少,可使心肌耗氧量下降。故对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病人,让病人平卧,通过病人的血压和心率的降低,使病人的心肌耗氧量下降,这是心肌梗死早期最好的治疗方法,小动作,大道理,也是护理“知其所以然”的例证。


  3、急性心肌梗死吸氧问题


  在临床工作中,当发现病人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时,让病人平卧,是最早期的、重要的治疗措施,但这只是站在医生和护士的角度,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单方面的看法。


  从哲学上讲,看问题的角度不同,对象不同,认识也会出现差异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,医生给予病人治疗的开始节点,则是从吸氧开始的。病人绝不会认为,医生让他躺倒,是一项治疗措施。在病人的眼中,医护人员递给他的吸氧管,才是一根救命稻草。


  此时,病人感觉医生在开始治疗了,吸氧后,病人的焦虑状态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,可能会明显缓解和下降。故在病人的眼中,吸氧才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开始。有时在处理一些医疗纠纷中,病人也总是把吸氧作为治疗的开始节点。给氧真的如此重要吗?


  实际上多数病人并不缺氧,但给氧后,病人的呼吸困难、焦虑甚至疼痛均能迅速缓解,这主要是安慰作用的结果。这提示在临床工作中,掌握病人的心理也很重要;一根氧气管可能无效,但可能会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,这也说明“知其所以然”的重要。


  想要了解更多护士资格资讯,免费获取学习课程,可以多多关注人民医学网哦。
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  推荐阅读:


  护士须知:静脉输液渗漏的9种处理方法


  护士面试、考编、医院内部考核,都避不开它!


  护士面试攻略—常见面试问题及答案


  护士资格考试|常见输液反应的识别与处理


  注意,护考成绩查询结果为"0"是这个意思!


  【声明:此文章内容由人民医学网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】



扫描二维码下载APP

用户反馈:kefu@renminyixue.com
商务合作:shangwu@renminyixue.com
加入我们:hr@renminyixue.com
举报邮箱:tousu@renminyixue.com
客服电话:400-875-3006
备案:豫ICP备15034326号
河南正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@2006-2020版权所有